发布于 2023-10-17 10:43 阅读
——江苏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省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引了方向。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提升区域内“软”“硬”联通水平,以高水平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整体合力。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为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江苏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交通网络的相互联通和“公水铁”等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交汇点新闻资料图
“今年1—9月,全省铁路项目完成建设投资480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省铁路集团全力推动沿江高铁建设发展,南、北沿江高铁双‘龙’环江,一条通车、一条在建,蓄势并进。”省铁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奇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扎实推进沪苏湖铁路、沪苏通铁路二期、北沿江高铁江苏段、通苏嘉甬高铁、宁淮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公转铁”“散改集”运输和铁路多式联运发展,着力开发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客货运输产品,为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北站是北沿江高铁的控制性工程,计划于2027年底与北沿江高铁同步通车运营,我们正争分夺秒施工。”中铁二十四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3标项目总工程师黄景懿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铁路高质量建设优势。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在推进铁路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快10座过江通道建设。注重发挥既有基础设施的综合效益,重点加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和干线航道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赋能,进一步深挖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效益,增强能源、粮食接卸能力。
南通处于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南通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胡伟表示,将充分发挥水运整体功能,开辟海河直达新通道,以重点工程项目强链,提升海江河联运枢纽能级。拓展长江口门船闸通过能力,实施通扬线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助力北煤南运、南粮北运。完善支线航道网规划,实现对园区、内河港池、重点企业“门到门”服务。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联互通,江苏各地迈出稳健步伐。
上海市嘉定区的吴女士打算在昆山市锦溪镇开设分公司。近日,她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窗口,借助远程屏幕共享等功能,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跨区域企业设立网上申报,次日便在上海家中收到新办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公章。“一网通办”虚拟窗口,通过“屏对屏”实现跨时空“面对面”,大大节约时间精力。
“江苏高度重视区域间的政务服务合作。”省政务办有关人士说,随着“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建立及完善,电子证照应用、“政银合作”服务、数据归集共享等工作不断深化,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的“朋友圈”日渐扩大。
目前,有152项政务服务事项或服务场景应用,可在长三角地区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数据共享平台上,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达8.4亿余次(条),有效支撑了公积金跨省提取、“出生一件事”等跨省通办业务。
省政务办将继续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联互通,深化政务服务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深化电子证照跨省应用,丰富电子证照线上线下应用场景,督促指导各地完成业务系统改造、对接,逐步将应用推广到各县(市、区)政务服务平台及业务系统;继续推动“政银合作”,优化“苏服办”政务服务专区功能,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不断完善12345政务热线一体化建设机制,在长三角省级12345之间实现话务互转的基础上,做到市(区)级之间12345电话“一键转接”,并在互联网渠道设置长三角诉求受理入口,实现统一受理、属地办理。
省政务办还将大力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协同做好相关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等5项区域地方标准的进展,提升数据共享效率,支撑跨区域“一网通办”的各类应用场景,为强化区域协同融通发挥好数据作用。
孕育更多文旅融合精品
滚滚长江从江苏八座城市穿流而过,不仅成为江苏重要水源地,也成为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和文旅融合的绝佳载体。
“水工程是水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时代精神价值和先进文化理念。”江苏省河湖长制研究院副院长、河海大学河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鞠茂森研究员建议,有机融合滨江水工程、水生态、水景观建设,将具有特色的水文化有机植入水工程,进一步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品位”。
鞠茂森提出,大力塑造以水为师、以水为景、因水而乐的水文化,统筹规划全域旅游资源,打造以生态景观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目标,独具当地特色的水文化品牌,将历史文化、乡村风貌、休闲旅游和民俗风情等融合在一起,讲述河湖故事,推动美丽幸福河湖、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着眼长江全域、中华文明全景、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立足长江江苏段江城相依、江河相汇、江湖相伴、江海相融的重要特征,着力推进落实系列规划部署要求,变‘施工图’为‘实景图’。”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表示,将以更大力度、更新理念推进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努力用一批重大考古成果实证和解读长江文明;创新打造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培育世界级扬子江城市休闲旅游带,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努力构建长江黄金旅游带最精彩一段;积极推进南京博物院南院建设,做好“长江百景”等一批长江主题重点文旅融合项目的宣传传播,讲好长江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自媒体及互联网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网的观点和立场且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86-13258123332,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收到反馈后30日内进行核实删除处理。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